"与陌生人交谈时,如何避免尴尬冷。""沟通和倾听哪个更为重要呢?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近日,奥门新萄京8522管理学院教师邓君的《演讲与沟通》课上,同学们正在激烈讨论自己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邓君老师一一进行解答。
▲中国教育在线、今日头条、楚天都市报报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演讲与沟通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不仅是社会交际的重要技能,更是成功求职的桥梁。《演讲与沟通》是一门针对全校2017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旨在提升学生的演讲素养及沟通技能,实现'好好说话'的目标。”邓君说道。
▲邓君老师
为了激发学生对《演讲与沟通》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可深切感受到增强演讲与沟通能力的意义,邓老师在课前做了学情调查。据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学会演讲与沟通非常重要; 9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演讲、沟通能力仍有待提高。
▲图邓君老师正在上课
“通过调查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认知状态,亦有利于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对演讲与沟通并不陌生,但是往往不知怎么开口,因此,如何说话、好好说话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邓君这样说道。
“在这门课程中,我主张将教学中心从‘教’转变为‘学’,通过课堂讨论、模拟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充分享受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邓君告诉记者。
据介绍,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式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获取知识,在教学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形成,给予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挥的课堂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观点,实现学生从课堂“看客”向“参与者”转变。
邓老师等同学们都观看完教学视频后,会根据教学内容发布相关的演练题、讨论题等,让同学们在线上通过发声训练、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至实践中。老师则针对学生在演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耐心提供指导,鼓励学生争当最会说话的人。
▲图为邓君老师针对同学们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
“邓老师从学生的发声、手势动作、及面貌表情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让我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奇妙之处,原来,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更是一种能力。”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学生杨晨曦告诉记者。
谈及教学设计,邓老师介绍道,本门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分别是演讲模块及沟通模块,均遵循五个学习步骤,即课前预习、观看教学视频、课外延伸、完成课堂作业及课后答疑。其采取学习通"线上录播+实时答疑"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中心,通过专题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讨论,模拟训练。
▲图为邓君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回答截图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线上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要‘短、密、有趣’,输出节奏要‘快、准、到位’,以知识点为任务驱动点,每个视频时间在10-20分钟为宜。”邓君说道。
此外,这位90后的年轻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讲故事的方式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了解知识点的本质,探索“说话的奥妙”。
▲邓君老师
在本节课上,邓老师讲述了某公司两名员工面对上司相同工作安排采取不同做法的故事,来引入“组织内部沟通”的教学内容,将原本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忍不住动“口”一试。
逐渐地,邓老师将课堂主场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布置的情景进行模拟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互相讨论看法,互相学习沟通之道。
“通过在课堂上不断地讨论、练习,我感觉自己比以前更‘会说话’了!这让我越来越有信心在众人面前用语言展现自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学生闫友橙激动地说道。
在课堂结束后,邓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即让学生写下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及心得体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感受,从而调整教学计划。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